听青年声音、聚青年合力。作为中铁六院合肥院重要的创新孵化平台,刘国元创新工作室于近日成功举办了三场聚焦建筑方案创作的技术交流会,旨在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方案创作水平。会议围绕多个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充分展现了合肥院青年设计师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前沿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建筑创作的深刻思考与无限热情。
第一讲:创“芯”高地,绘就产城融合新图景——池州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方案创作分享
首场交流会由一分院青年设计师刘昊主讲,他以“集成电路创新研发平台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为蓝本,分享了在产业园设计上的创新实践。面对如何塑造理想城市界面、无缝连接周边地块、打造园区独特标识等核心问题,设计团队提出了“创新产业空间+多元产品配套+科技集群形象”的整体策略,旨在将该项目打造成池州经开区的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
集成电路创新研发平台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效果图
项目秉承“区域、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设计理念。设计亮点纷呈:一是巧妙回应场地南侧与东侧的山林景观,通过设计错台式的生态开放空间,与内院空间有机结合,构建了从自然山林延伸到立体园区的生态闭环,实现了绿色与建筑的共生。二是在建筑形象上,大胆运用穿孔铝板与玻璃幕墙的现代组合,塑造出极具科技感与未来感的视觉效果,致力于树立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园的新标杆。三是以“CPU路网”为灵感,寓意智慧科技核心,打造“智慧愈谷,生态之园”。规划上形成“一环”引领、“多节点”闪耀的结构,实现了科技与功能、生态与休闲的交互贯通。
方案(节选)
正如刘昊在分享中所言:“设计从未有过归期,愿每一次设计都是因为热爱,每一次落地都会激动。”这份对设计的热忱与追求,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第二讲:焕新城市界面,匠心雕琢品质生活——城市住宅项目方案创作思考
第二场交流会由一分院设计师许海波主讲,系统阐述了城市住宅项目的创作理念与实践经验。他认为城市住宅项目方案聚焦三大设计挑战:一是最大化利用景观资源,构建建筑与自然对话的视觉通廊;二是重塑片区城市形象,通过现代建筑语言提升区域品质感;三是创新商业业态布局,将商业配比转化为社区活力触媒。同时,方案设计应深入挖掘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将传统文脉与现代建筑语汇相融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当代人居范本。
合肥市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期)项目效果图
以合肥市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期)项目为例,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对现代人文气息、智能化、配套、景观环境等因素分析考虑,实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的重新定义,力求成为合肥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楼盘。目前,该项目地库全部封顶,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即将实现从蓝图到实景的品质落地。
第三讲:向天空要空间,赋能产业升级新未来——高密度城市产业园区方案创作思考
第三场交流会由一分院设计师李玉主讲,议题前瞻性地聚焦于“高密度城市产业园区”的创作挑战与解决方案。他指出,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园区的平面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与空间形态的创新,高效实现“向立体要效益,向天空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
“芯庐州”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他同与会设计师们深入交流了在高密度条件下进行产业园区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内容涵盖了对集约化布局、垂直功能组织、个性化建筑表皮设计与实施策略等的探索,充分展示了方案设计在提升空间效率、促进产业生态聚合、重塑城市天际线方面的技术亮点与行业价值。
当产业园区向上生长,当老旧空间在创意设计中重获新生,一场关于城市空间效率与产业生态升级的变革正在悄然重塑中国城市的轮廓。这些矗立于繁华都市中的产业新载体,正以空间为纸、产业为墨,奋力书写着中国城市进化的下一篇章。
本次系列技术交流会不仅是中铁六院合肥院内部一次宝贵的技术练兵与智慧碰撞,更清晰展现了青年设计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与精品创作中的核心作用。合肥院将持续搭建此类交流平台,鼓励创新思维、汇聚团队合力,不断夯实技术根基,以更高水平的方案创作能力服务于城市建设,贡献更多精品力作。